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整合资金近18亿元

  本报讯 记者乔金亮从农业部日前召开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座谈会上获悉:2017年,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整合各类资金近18亿元,开展了技术集成、落地示范、推广应用、技术服务咨询等协同创...

河南洛阳市实施“三个一批”工程

  日前,河南省洛阳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十三五”期间,洛阳将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个一批”工程,即形成一批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

黑龙江哈尔滨市将推行股份合作模式

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委提出,为抓好农村产业融合,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产品加工和产销对接上。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股份合作模式,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方...

加工业转型升级驱动力哪里来

编者按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产品加工业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由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运用...

价多高,怎么补,多余的玉米该去哪儿?

——政协委员支招玉米去库存 本报记者张丛 3月6日,在全国政协农业界39组讨论会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拿起话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

杨陵:深耕农村改革的“发力点”

本报记者肖力伟 胡明宝 在陕西关中平原腹地,有一个特殊的县级行政区。随着1997年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里成立,杨陵区成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辖的唯一一个县...

蔬菜卖难买贵是“流通”惹的祸吗?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唐王镇近三千亩卷心菜因量大价低大量滞销。尽管有菜贩出价8分钱1斤收购,但这个价格远不抵农民雇人收菜成本,不少农户用拖拉机碾压了田里待上市的卷心菜。但同样是卷心菜...

农业部:农产品将更好适应消费升级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记者王浩)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农业领域热点问题。  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

庄稼人南阳论剑谋划花生产业大发展

  今年花生价格可能会下降,未来花生产业的发展急需解决收获机械低效的问题……在3月6日召开的“河南中豫庄稼人花生种植合作社民间花生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及社员代表齐聚南阳,为花...

云南凤庆:庄园经济强“三农”

  智能化的苗床工程、硬化的茶园道路、万亩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一个独具自然风光,集滇红茶种植、加工、体验为一体的科普、观光、休闲、养生的综合性茶叶庄园逐渐显现,...

调减玉米产量 农产品将适应消费升级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农业领域热点问题。  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粮食库存位于历史高位,进口量增长,出现...

盘活农村资源 推动农村改革

——访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鞍山市委书记王世伟 本报记者于险峰 张仁军 辽宁省鞍山的海城市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推动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是记者也是很多关注农...

供给侧改革为现代农业带来新机遇

——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乔新江 本报记者张培奇 “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3月9日,...

以“三变”抓住农村改革“牛鼻子”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 本报记者刘久锋 “截至目前,六盘水共有56.88万亩个人承包地、36.79万亩集体土地、19.09万亩‘四荒地’、40.9万平方米水域、2.75万平方...

实施健康土壤战略 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朱保成、牛盾、刘身利、刘平均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出:实施健康土壤战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本报记者王小川  粮食安全问题是每年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但今年普遍角度有所不同,...

促融合,对接资源挖潜力

  本报记者高文 任璐  “我想投资一个循环农业种养项目,怎样申请到财政补助和政策支持?”“‘互联网+农业’会给农村带来什么变化,能否实现利益直接对接农民?”“国家会扶持立体农业和智...

耕云播雨润良田

  通过人工干预直接开发利用存于大气中的液态水和固态水,能缓解干旱,补充陆地水资源,以及解决未来水资源短缺之困。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就是以此为目的——  不经叠坝、不用开渠,就能得...

去库存,加减之中谋新局

  本报记者简承渊 江娜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的库存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新粮难储、陈粮难出。过高的粮食库存,不仅加大国家财政压力,更将导致整条粮食产业链的...

农村空心化现象被夸大

  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弟子:农村空心化现象被夸大  全国两会前,三农问题以反转剧的方式获得关注:前有“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的造假网文,后是各路记者的返乡手记。  网上的农村议题,与...

解读2016年最新农业种植业补贴政策

  近期,农业部、财政部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型农业保费补贴保险产品政策拟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农业保险提供机构对种植业保险及能繁母猪、生猪、奶牛等按头(只)保险的大...

黑龙江庆安一农家鸡舍里的“供给侧经济学”

  新华社记者范迎春  今年54岁的纪树富和55岁的韩景芳夫妇一家是黑龙江省庆安县久胜镇久旭村的养鸡专业户,近几年的存栏数保持在3万只左右。提起“韩大嫂”家生产的鸡蛋,在当地小有名气。 ...

过剩了还要进口 玉米怪圈怎么破

  供给侧改革“一方面,玉米产量供过于求,库存达到历史最高;另一方面,国内玉米价格高于国外,致使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进口。”作为国内玉米育种界的权威,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登...

马忠明:马铃薯主粮化保障粮食安全

  马忠明委员指出,过去马铃薯在解决农民温饱、帮助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把马铃薯作为主粮进行推广是完全够格的。“结合西方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把马铃薯加工成薯条、土豆泥等...

中国的粮食供给还是处于“紧平衡”状态

  《管子·轻重戊》中有一则“种桑误国”的故事,说的是管仲辅佐齐桓公,让他带头率领齐国人穿绵绨的衣服,同时给予贩卖绵绨的商人以高额补贴,使得邻近的鲁、梁二国纷纷放弃农业改为织绨。过...

“基金制”里做文章

  王姣 本报记者 朱海洋  对浙江临安市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来说,2016年可谓迎来开门红,一举获得了高达3亿元的投资,所有人为此欣喜不已。据悉,该公司属国有独资企业,主要负责当地农村土地整治...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所有文章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