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变”抓住农村改革“牛鼻子”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

    本报记者刘久锋

    “截至目前,六盘水共有56.88万亩个人承包地、36.79万亩集体土地、19.09万亩‘四荒地’、40.9万平方米水域、2.75万平方米房屋入股;股东人数达到57.06万人。两年来,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3月8日晚,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农村“三变”改革取得的成绩。

    “只有让农民参与进来,才能有效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李再勇说,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曾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授之于鱼”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的深刻变化。

    2014年以来,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开启了一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改革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统”与“分”的经营体制、精准扶贫等多个热点。

    “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难以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需要。‘三变’改革,给农村供给侧改革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给了广大农民一次参与制度创新的机会。”李再勇认为,“三变”改革不但激活了农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更牵引和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改革。

    “‘三变’改革让过去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让‘散’资金形成合力,放大使用效益,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主人的权益。”李再勇说,“三变”改革使六盘水的农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了农民、村集体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三变”带来的效益正在凸显。李再勇介绍,两年的时间里,六盘水共整合扶贫开发类资金1.71亿元,推动5.13万贫困户16.6万贫困人口参与“三变”,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62万减到现在的38.99万,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934元增长到7522元。

    “三变”优化了乡村治理体系,壮大了农村集体资产。六盘水市将党支部建在各条产业链上,组建了39个联村党委,构建了乡镇党委、联村党委、村党组织三个层级的乡村政治治理体系。通过股权收益,六盘水市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8856.3万元,村集体积累平均达到23.8万元,最高达到1031万元,最低达到2万元,2015年已全面消除“空壳村”。

    “虽然‘三变’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资源资金整合困难、配套政策仍需完善、风险防控难度较大等问题。”李再勇表示,将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以农民为主体,进一步深化“三变”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风险防范机制改革,确保2020年六盘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