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自主筹谋短兵相接 祭出技术牌

  自主品牌若想脱困,不仅要做好技术研发,还要顺应市场、冲破壁垒。

  李戈

   随着国内车市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车企正在将目光从外形设计转向技术研发,希望以此与合资企业抗衡。

   10月31日,长安汽车(000625.SZ)第二届新技术展在重庆开幕,展现长安汽车在研发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除顺应市场导向之外,正向开发是长安汽车近年一直坚持的路线,虽然长安汽车近年保持着良好态势,但整个市场环境还是让我们压力不小。”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表示。

   和长安汽车一样,奇瑞、吉利、比亚迪、上汽乘用车等多家自主品牌企业亦于今年着重强调技术实力,在多家车企的共同努力之下,1~9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95.03万辆,同比增长11.71%,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同期增长3.28个百分点。在技术领域广泛发力的确给很多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带来了曙光,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技术是竞争的基础,综合实力才是车企在未来车市竞争中的“保险丝”。

   以技术“论英雄”

   本届技术展上,长安汽车集中展示了包括节能、安全、智能、环保、自动泊车等多个项目在内的最新技术,长安汽车高层称,正是这些研发成果,构成了长安汽车的主要竞争力。

   据悉,在目前国际公认的13个试验领域上,长安汽车已覆盖12个领域;在国家进行分类的共286项汽车技术中,长安汽车已经掌握了其中的262项。同时,长安汽车亦在轿车开发的核心技术板块积累了一定经验,包括整车外观造型、创意设计、数据面、总布置等方面的技术。

   “在既有市场格局之下,长安汽车既要和其他自主品牌汽车竞争,也要和他们共同面对合资企业带来的压力。”李伟坦言,“高压之下,长安一贯坚持着正向研发,研发成本也在逐年提高,正是这种在技术上一如既往的坚持,让长安汽车尝到了‘甜头’。”

   公开数据显示,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已于8月突破100万辆大关,累计销量102.9万辆,高于自主品牌整体水平。而前三季度,其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75.1万辆,同比增长32.1%。与此同时,1~9月,我国乘用车累计销售1454.78万辆,同比增长2.75%。显然,在汽车市场发展趋缓的情况下,长安汽车技术发力市场表现出现了大幅逆势上涨。

   实际上,今年以来,打出技术牌的自主品牌车企不在少数,如:比亚迪近年依靠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打通市场;吉利正在提升其在产品技术创新和智能科技领域的实力;上汽乘用车则依据既有研发成果提出“芯动战略”;奇瑞亦宣布其将在2020年打造三个全新整车技术平台……多家车企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共同发力,让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1~9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95.03万辆,同比增长11.7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9%。

   而在各家均将目光倾斜至技术研发领域之时,自主品牌车企战略中的显著区别则显示在产品布局上。相比投身B级车制造的吉利、专注SUV生产的长城和着眼新能源板块的比亚迪,长安汽车并未将产品之舵大幅转向新兴市场,而是保持着对市场最大程度的“谨慎”。

   产品布局“均衡论”

   李伟口中的“顺应市场导向”实际并非“赶时髦”,而是遵循市场长期发展的方向。这种相对保守的做法似乎已经成为了长安汽车逆势增长的一大法宝。

   2011年以来,SUV逐渐成为中国车市的一匹“黑马”——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SUV销量同比增长20.2%、2012年同比增长25.5%、2013年同比增长49.4%、2014年同比增长36.44%。即使在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不振的情况下,1~9月,SUV产品依然保持了同比46.68%的增速。尽管如此,长安汽车并未在此板块大做文章,推出的SUV在其乘用车产品线中占比不足30%,仅有3款车型。

   对此,李伟表示,当前自主品牌在SUV市场取得的只是阶段性优势,因为此前合资品牌对中小型SUV细分市场重视不足,但随着合资品牌的价格下探和产品投放,这一优势会逐渐减弱。而且,按照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来看,轿车市场始终是规模最大的基础乘用车市场,SUV仅占30%左右。因此,长安汽车计划遵循市场规律,全谱系同步发展,且在长远布局中,仍将以轿车市场为主。

   国泰君安首席汽车分析师张欣[微博]对此表示赞同:“自主品牌SUV之所以能够在合资企业大举投放新车型时依然保持很高的销量,最根本原因是与合资企业的同类产品价格不在一个区间。随着竞争的加剧,合资企业将会在这一市场下探价格,届时也像轿车市场一样的短兵相接。”

   不仅在SUV市场,在近年火热的新能源市场,长安汽车似乎也慢了半拍——直到2014年,才推出第一款新能源汽车逸动EV。今年3月,长安汽车才发布新能源发展战略,表示将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

   但实际上,在表面“慢半拍”的背后,长安汽车早在2002年开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并已在重庆、北京、深圳建立纯电动产品生产基地。此外,长安汽车还形成海内外协同发展的研发布局,使研究电驱动动力总成的英国中心与研究电驱动底盘技术的美国中心与中国总部进行配合,共同推动其新能源板块的发展。

   挑战与机遇并存

   技术展当天,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宣布长安汽车“2025”计划——到2016年,长安自主品牌车型将达到15款,在2025年实现168款车型;在2020年实现销量44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将达到233万辆;2025年销量达到600万辆,自主品牌340万辆。

   虽然技术激进、产品保守的长安汽车目前正在逆势中快速增长,其以往的战略布局亦正处于显效期。但在风云变幻的中国市场,一时风光并不意味着常胜,要实现如上目标也绝非易事。李伟亦坦言:“现今经济下行和整体车市环境,让我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实际上,这种压力之下的隐忧已经出现——若将长安汽车的销量表现拆开来看,虽然其在上半年总体保持了不错的增速,但据相关统计,近几个月其已出现增速放缓情况。在轿车方面,逸动、悦翔、睿骋都出现了同比销量下滑,主力SUV车型CS75的销量也不够稳定。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长安汽车的新车效应将很快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销量回落。

   对此,李伟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涵盖多个层面的技术研发实际正在为下一步发展铺路。而9个用户调研基地每年进行的上千次调查,则将发挥助力作用。在技术与市场的相互配合之下,长安汽车正在逐渐缩短和跨国企业的差距,进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业内专家判断,中国汽车市场原本的“价格战”和“数量战”已逐渐演变为“质量战”与“技术战”,在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才是应对未来竞争的“保险丝”。

   “自主品牌若想脱困,不仅要做好技术研发,还要顺应市场、提高品质、精于服务、提升品牌力,这样之后,加上政府的扶持,就会不断提高竞争力,最终冲破壁垒、实现超越。”朱华荣说。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