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合作从严“标准”开始

随着东盟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望年底建成等有利因素的推动,看好东盟市场的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同业化竞争也在加剧。

  随着东盟经济快速增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望年底建成等有利因素的推动,看好东盟市场的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同业化竞争也在加剧。“企业看好和东盟开展产能合作的市场潜力。”淮南中发电力实业总公司海外项目部主任陈碧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盟经济发展较快,电力需求大幅增加,电力投资迅猛增长。因此,“不少企业都想开拓东盟市场。同业企业多了,买方就会大幅压价,使得我们生意越来越难做”。

  福建凯嘉利电机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曾辉也有同感。他表示,同质化所形成的恶性竞争已成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最大的拦路虎。“在我们城市就有1000多家同类企业,大多数企业在东盟都有市场。”

  一家电机企业出口业务负责人表示,同质竞争导致企业之间互相压价,低价竞争的结果是产品质量受到影响。“消费者和采购者并非都很专业,他们往往会选择更便宜的电机产品。”“更重要的是,低质低价会葬送中国产品的品牌。”该负责人透露说,比如为了降低成本及产品售价,有些企业将电机中的铜线用铝线代替,400瓦的功率标成800瓦。“线路在电机里面,客户采购时难以发现上述问题,但产品使用效果和寿命会受到影响。”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其中包括部署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对出口非洲、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重点商品开展整治。

  “关键是标准。”曾辉表示,打击要从源头开始,因为市场很难直接分清产品的好坏,消费者使用后才能知晓,此时损害和不良影响已经形成。

  曾辉表示,在作为源头的生产环节,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获得认证后,存在放松对自身要求的情况;另一方面,电机检测相对复杂,需要长时间使用才能看出合格与否。政府须对此严格监管,严格把关。

  陈碧表示,企业出口东盟乃至海外的产品应有标准,达到哪个级别就能卖出相应级别的价格,好产品和差产品应该分开,这样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