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寿险发展面临八大问题 走出困境还得靠自身

【中小寿险发展面临八大问题 走出困境还得靠自身】为全面掌握中小寿险公司整体发展情况,探寻行业发展规律,中保协成立专项课题组,历时近半年,编制完成了48万字的《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为全面掌握中小寿险公司整体发展情况,探寻行业发展规律,中保协成立专项课题组,历时近半年,编制完成了48万字的《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寿险公司发展中存在的系列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9月24日的媒体见面会上,中保协秘书长刘琦表示,中保协将继续高度关注中小寿险公司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持续推进并加大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其透露,中保协正在积极筹备成立行业中小寿险公司联席会,通过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中小寿险公司于监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中保协服务中小会员公司发展的工作方式和手段。

  诞生于保险公司的三次扩容浪潮

  中保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已有60家专业寿险公司,其中除了保费占比达行业总量73%的的七大公司外,其他均为保费规模较小的寿险公司,合计保费占比不足30%。不过,今年上半年,中小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较快,占比首次超过总保费收入的35%。

  《报告》称,回顾中小寿险公司的发展史,主要来自于保险行业的三次扩容潮。第一次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合)资寿险公司逐步成立。以友邦保险1992年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前沿阵地——上海为起点,部分外(合)自寿险公司陆续成立。截至20013年底,中英人寿、中韩人寿、中新大东方、瑞泰人寿、信诚人寿、复星保德信、德华安顾等20多家合资寿险公司陆续成立。

  第二次是从2004年开始,以合众人寿、国华人寿、华夏人寿、长城人寿、正德人寿等为代表的中资保险公司逐步成立。在2004年保监会批准筹建的18家新设立独立中资保险公司中,有8家是寿险公司。

  第三次是从2010年开始,地方性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包括利安人寿、珠江人寿、东吴人寿、吉祥人寿、前海人寿等。

  期间,也有大量的银邮系保险公司相继成立。

  从主要股东构成看,当前中小寿险公司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即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友邦保险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唯一一家外商独资寿险公司。目前,外商进入中国更多地以合资的方式,如中意人寿、中英人寿、中荷人寿等,这些合资公司中中外资各占50%。国有资本系包括幸福人寿、阳光人寿、长城人寿等;更多的中小寿险公司是由民营企业合资设立,如民生人寿、国华人寿等。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他们分为四大派系,即外(合)资系,国资系,银邮系,民营系。

  整体保持稳定增长

  《报告》显示,从注册地看,全国性寿险公司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只有较少寿险公司分布在二线城市。

  从注册资本金来看,中小寿险公司在5亿元-123亿元之间,其中一半以上的注册资本在20亿元以上。最高的华夏人寿得123元,安邦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分布以117.9亿元、117.52亿元分列注册资本二、三位。

  从整体来看,中小寿险公司主营业务渠道与国内大型寿险公司相似,个险、银保、团险业务渠道仍是主要渠道,但就较大型寿险公司而言,中小寿险公司更加注重探索新业务渠道,经代、电销、网销等新兴业务渠道占有较大比重。

  主要合资寿险公司均以个险业务渠道作为主要业务渠道之一,如中英人寿、中意人寿、信诚人寿、国泰人寿等。

  中资寿险公司除了积极发展个险营销员制度外,也积极探索其他新型业务渠道,积极在银保、经代、电销等方面寻求发展空间,同时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特点,各有侧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传统个险业务渠道已经被各大寿险公司牢牢占据的情况下,各中小公司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突围,必须另辟蹊径,在渠道创新上下功夫。

  在银保渠道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系保险公司的成立影响了整个渠道格局。在过去几年,银邮系保险公司规模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报告》称,整体来看,中小寿险公司最近三年来保费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2013年总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4%和55%,2014年上半年增速高达64%,实现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业务结构优化也取得重要进展,包括续期业务占比提升,渠道结构逐步优化。

  当前存在八大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型寿险公司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整体而言,依然步履艰难,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寿险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八大问题:

  一是品牌认知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公司品牌需要较长时间积累才能得到社会和客户的认可。公司竞争优势尚未确立,对优秀管理人才、绩优销售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二是机构数量不足,业务发展受限。51家中小寿险公司中有47家未完成全国布局,其中90%以上的公司二级机构数量不足15家,三、四级机构覆盖率更低。

  三是个险渠道举步维艰,业务结构带优化。目前,多书中小寿险公司过度依赖银邮渠道,业务占比达70%~80%甚至更高。

  四是资金运用渠道窄,收益提升受限。中小型保险公司在申请投资牌照和新业务资质时,由于人力、资产规模、资本金、制度、系统、风控等多方面的资源劣势,仍面临较高的门槛限制,在投资范围和投资工具的选择上限制较多,能够实际运用的空间有限,更多局限在传统资本市场投资渠道。

  五是负债久期短,资产负债匹配存在错外现象。在规模至上的战略导向下,许多中小寿险公司纷纷陷入了产品“三高一低”的状态,即高准备金、搞资本占用、高退保率、低存续期限。以目前中小型寿险公司热衷销售的高现金价值产品来看,产品的久期负债基本在两年之内甚至更短,但资金成本却高达6%~7%。为覆盖如此高的成本,不得不降短期资产配置到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资产项目上去,如房地产、信托计划等。

  六是经营成本高,盈利周期长。主要原因有:一、规模较小,尚未实现规模效应,单位成本高;二、续期业务少,业务成本难以较低;三、高价值业务规模小,占比低,费差、死差空间小;四、难以有效提升投资效益。

  七是融资渠道单一,偿付能力改善任重道远。目前,大多数中小寿险公司尚处于经营亏损期,普遍未形成资本自我补充能力,资本补充手段单一化,与大公司上市公司相比,基本依靠股东注资。

  八是治理结构不合理,基础管理相对滞后。近几年来,一些中小寿险公司存在股东行为不规范,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滥用权力,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部分董事对保险经营规律认识不深,独董独立性不强;部分高管独断专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矛盾重重等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中小寿险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众多,但依然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所带来的战略机遇。二是社会变革和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战略机遇。三是行业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四是保险“新国十条”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报告》同时指出,国家政策变化,监管改革措施和市场化改革方向对中小寿险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营销管理能力的考验。费率市场化改革后,势必改变现有保险市场格局,保险业主体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在所难免。二是对投资管理能力的考验。新政策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领域几乎全面开放,投资手段和工具将非常丰富,提升投资收益将成为各公司推动业务发展、改善盈利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三是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市场化改革使中小寿险公司面对市场呈现开放式经营,面临的业务、投资、操作等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隐性化趋势,各种外部风险向公司经营的传递通道也被打通,强化风险管理成为韩各样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走出困境还得靠自身

  《报告》指出,中小寿险公司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外,更多的应从自身内部着眼,苦练内功,切实提升管理水平,逐步构建竞争优势。

  一是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与导向。中小寿险公司大多数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发展与风控合规的关系。

  二是创新发展,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价值明确、成本清楚、风险可控”的原则下,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对产品、渠道、服务、销售模式、风险管控等进行创新,宽容对待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随着行业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提高。

  四是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空能力。大部分中小寿险公司存在基础管理薄弱、治理结构不稳定,风险防控能力弱等现象,与行业先进公司相比差距明显。

  五是依法合规、诚信经营。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依法合规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一个法制意识淡薄、违规经营问题严重的企业,根本谈不上对风险的科学管理,谈不上提供风险保障,也谈不上取得客户信任。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