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支撑:德国隐形冠军引领新工业4.0

  创新能力支撑: 德国“隐形冠军”引领新工业革命

  慕丽洁

  本报记者  慕丽洁  上海报道

  “一言以蔽之,‘工业4.0’的精髓并不是存在于工厂之中,而是存在于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即原材料供应商与商品生产商、以及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之中。”德国著名管理思想家、《隐形冠军》作者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2015全球管理盛典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

  赫尔曼·西蒙具体解释,“工业4.0”带有个性化定制的色彩,使得整个供应链更加平滑,消费者的定制需求被更快速、更好地传递给商品生产商,而生产商再通过最新的技术将所收到的需求进行表达,最终达到各方所期待的效果。他举例称,目前在德国已有许多汽车不是按照统一标准来生产的,而是根据消费者下单时自己制定的喜好来完成的,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宝马[微博]汽车。

  他指出,在中国,他也见到了许多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尽管有些属于中小型企业,但他们的技术和理念却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也为中国企业参照德国模式修炼“工业4.0”奠定了基础。

  “隐形冠军”引领“工业4.0”

  德国在高端工业制造方面具备雄厚实力,一大批中型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里牢牢占据优势地位,成为极具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它们是德国能够率先发起“工业4.0革命”的基础和主力。

  赫尔曼·西蒙在其《隐形冠军》一书中将“隐形冠军”定义为:在全球排名前三或者在所在大洲排名第一的公司,营业收入低于50亿美元。他称,看起来这类公司已经比较大了,但是和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相比,它还是比较小的,因为那些500强公司每年的收入有250亿美元,“隐形冠军”的营收规模可能只有全球500强的1/5。

  众所周知,在德国,劳动力成本非常高,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造成了单位时间成本的居高不下。因此,在价格上如何与中国等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竞争?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这种困扰会越来越明显。

  据统计,德国约有360万家注册的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德国有2100万人在中小企业工作,占德国总就业人数的79.6%,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是“实属无奈”。德国国土面积在欧洲只能算一般,不及两个广东省大,人口不及一个广东省多,国内市场狭小,这些小企业从创建之初就必须面对国际市场,就必须面对国际竞争。

  过去25年,赫尔曼·西蒙收集了全世界3000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他介绍,按照国别来看,德国是拥有“隐形冠军”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1307个;美国排在第二,拥有366个;接下来分别是日本、意大利和法国;中国排在第六位,拥有69个“隐形冠军”。

  从每百万居民拥有的“隐形冠军”数量来看,德国又是遥遥领先的,每百万居民拥有16个,而其他的一些大国,从人均角度来看,“隐形冠军”的数量是比较低的,中国的数字尤其小,每百万居民中仅拥有0.1个,但是在不断地增长。

  “隐形冠军”高度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和市场,他们通过深度价值链创造自己独特的产品,保护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成长容易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全球化突破增长极限,把专注力和产品的专业知识和全球的销售营销结合在一起。

  “以德国刀具机床企业Vollmer集团为例,其技术集中于刀具机床中的磨床和电火花床领域,前者的市场份额约为70%,后者的市场份额约为90%,木材切割圆锯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8%,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相关刀具生产企业都会采购Vollmer公司的产品,而与之对应的公司营业额约为1亿欧元。”赫尔曼·西蒙说。

  这是德国中小企业的特色,虽然规模小,但却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来为大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而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4.0”提倡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 就为这些“隐形冠军”提供新的成长机会。

  中德加强“工业4.0”合作

  2015年是德中创新合作年,10月29日至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8次访华。此次随默克尔访华的商业大佬有20多位,涉及机械、汽车、电子和电讯等行业。

  默克尔访华期间,中德双方都表达了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中德双方签订了186亿欧元的经济大单。双方都认为,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有着很大的潜力;作为两国推动智能制造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中德制造合作工作组也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双方提出了进一步的合作建议。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表示,“工业4.0”意味着把信息技术和制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中国的处境和德国非常类似,基于共同的出发点,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德国“工业4.0”牵手“中国制造2025”,内涵不同以往,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方向都是合作重点。

  他介绍,今年夏天,两国签署了一些相关协议,对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包括西门子、博世、SAP在内的多家大型德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寻找到了共同开展工业4.0工作的伙伴。(编辑:朱丽娜)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如未注明原创皆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内容中图片等附件信息由原作者提供,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0条评论